和太子争影帝的日子+番外 作者:叶陈年【完结】(62)

2019-04-15  作者|标签:叶陈年 娱乐圈 强强 古穿今

  刘向西的新剧《织梦者》,是国内少数聚焦于编剧的题材,描写了一个平凡女编剧的成长史。虽然女主是绝对的一番,但说不上是大女主戏,因为女主角只是一个普通的独立女x_ing,没有人为她一掷千金,没有人为她要死要活,她也没做到只手遮天,她只是坚持了梦想,得到了应有的收获。

  这样的女x_ing,放眼望去有很多很多。

  杨飞飞没有攻击x_ing、不明艳动人但耐品味的容貌,以及坚毅倔强但又有点可爱的x_ing格,让刘向西觉得她很合适女主角,就自然而然把女主的位置留给了她。

  《织梦者》后来播出时,又创造了收视奇迹,女主角扮演者杨飞飞真的一飞冲天了。

  这部剧也生动展现了影视剧的幕后精彩故事,除了编剧,也涉及了导演、道具师、剪辑师等许多幕后工种的嬉笑怒骂,这对于观众来说是十分新鲜、有趣又刺激的。

  很多网友就发现了过去很多吊诡的事,在行业精英剧大热的时候,无数编剧去胡编乱造她们根本不熟悉的职业,却从没想过把自身所处的最熟悉不过的行业描绘出来。

  或许是有风险,因为写这些故事很可能被指责影s_h_è 现实明星,从而引来纠纷。

  但归根结底,还是资本对编剧的轻视,彻彻底底的轻视。就如同他们随意扭曲编剧写的故事,他们对于编剧的诉求、理想和生存环境也不屑一顾,他们不相信编剧能带来利益。

  当利益足够诱人的时候,资本方才不会管影s_h_è 谁、得罪谁呢。

  《织梦者》的收视神话,就给了他们迎头一击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《织梦者》里还有个女主爱错渣男,为了渣男改写剧本强行毁男二人设的情节。

  网友们根据蛛丝马迹,一致认为那渣男影s_h_è 的就是蒋尧,被改剧本的男二就是小可怜李从一了。

  冷了一年多的蒋尧,再次被拉出来鞭尸。

  这些都是后话了。

  李从一现在不会想到自己的日行一善产生了多大的影响。

  开春后,《一条大道》的拍摄提上日程,李从一欢欢喜喜地和邰行一起,住进了应山导演找到的最佳拍摄地点,开始学习当地方言。

  这里的方言与普通话差异不是很大,一方面是营造出乡村感,但又不至于让观众看电影时听方言听得一脸懵逼,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演员快点掌握。

  李从一每天日常就是专门找村子里的闲人聊天,实在找不到闲人,就跟他们一起下地干活,没事掰掰玉米,拣拣棉花,钓钓鱼。

  李从一最喜欢和当地四五十岁的阿姨们一起去拣棉花了,她们又和蔼又话痨,话题永无止境,还特别有耐心,知道李从一在学方言,不厌烦地一句句地教他。一天下来,李从一感觉获益匪浅,各种意义上的。

  三个月后,李从一把口音学会了,一张白嫩的脸晒黑了,同时村头到村尾的各种八卦也都了然于心,还被相亲了好多次。

第54章 谈判

  当然,李从一也不仅仅是只学方言,他也在学习的过程中,观察农村。

  这个村子和《一条大道》剧本里描写得差不多,是中国千千万万农村中不起眼的一个,不是贫困村,也不是示范村,没出过大人物,大学生倒是出过几个,仍是被津津乐道的对象。

  李从一借住的是一家有着两层小洋楼的人家,一对五十多岁的夫妻,他们的儿子已经成家,带着媳妇在外面打工。

  李从一注意到他们使用的也都是智能手机了,尽管这位阿姨不认识字,但仍旧玩微信,记住了语音聊天的符号,经常和外地的儿子视频聊天,和邻居约麻将时,也是在微信上吼一声。平时看电视,都是在网络视频APP了。

  城市化进程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。

  李从一和邰行的方言都学得差不多了,虽然没法达到当地人那么标准,但也y-in差阳错地符合了真实现状。

  长期在外上学、打工的农村青年,其实也没办法再说一口纯正的方言,有时候方言无法顺畅表达的东西,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切换平翘舌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来表述。

  语言的尴尬如同农村城市化中的位置,普通话还不够字正腔圆,方言又被逐渐遗忘。

  在村子里住了四个月后,李从一去了镇子上的电池厂体验打工生活,邰行则去了大学旁听,按他的话来说,是离开学校好多年了,得再去培养一下书生气质。

  李从一尝试更多地去理解吴刚这个角色。

  吴刚是无知肤浅的,剧本第一场就明显地表露了出来。

  春节前几天,村里难得热闹了些,但和记忆里的童年还是不能比的。

  吴明正在家里看书,吴刚大大咧咧地来找吴明,也没敲门,直接进了吴明的卧室。

  吴明被突然的推门声吓了一跳,眉头微皱,但并没有说什么,他能理解吴刚。

  但吴刚却不能理解吴明,看见大过年的吴明居然在看书,脱口而出就是一句没有恶意的嘲笑:“都要毕业了,还看什么书啊。”

  在他的认知中,书只是为了学习服务的,他没办法理解吴明在看书中得到的精神享受。

  吴明在看贾平凹的《秦腔》,吴刚随手翻了翻,翻到一段情色描写,就十分猥琐地念了出来,嘿嘿地笑:“原来你在看这个啊。”

  吴明知道没法和他解释,把书收了,问他来干什么。

  李从一看剧本提及《秦腔》,他就抽空去看了这本书,曾获得过茅盾文学奖,讲的也是作者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。

  这本书的存在,就是电影里的象征符号了。

  可吴刚,是不懂的。

  但吴刚也不是麻木的,他感到生活的困苦,感到无法逃脱的绝望,他觉得这样不对劲,可他没有足够的素养去分析这些,他一抬眼,就看到散不开的黑暗。

  吴刚在工厂里有个女朋友,女方很喜欢他,想去吴刚家过年,但吴刚拒绝了。

  女方发微信给吴刚说:你是不是觉得我会嫌你家穷啊?放心吧,我不介意的。

  吴刚却没有回复,静默地听着里屋里父亲刺人耳膜、难听的咳嗽声。

  他此刻的心情很复杂,却没办法用言语表达,直到后来听吴明说了一句话才恍然大悟。

  “有些人不介意贫穷,是因为她以为贫穷只是比较低的洼地,只要努力就能爬出去。但真正的贫穷,其实是深渊,一直在往下掉,没有抓手的。”

  所以吴刚在最后顶替吴明入狱时,说了一句“我落地了”。

  他终于在贫穷的深渊中落地了。

  李从一住在工厂的宿舍里,和另外三名小镇青年一起住,他时常听这些人聊天,从中捕捉吴刚的影子。

  他们大多时候嘻嘻哈哈,其实是另外一种浑浑噩噩的过法,他们对工厂的其他女孩评头论足,然后每人分配一个去追求,追求不上就果断再换一个,他们追求的不是爱情,而是稳定的生活。

  当然,他们也是向往爱情的,不过爱情不分贵贱,无论有钱没钱,大部分人都没那么幸运能获得爱情。可是,如果非要划出一个相对来,在有钱人的世界里,爱情的保质期总是会长一点的,就如同一个好点的冰箱。

  李从一有时候也能听到他们后悔当初没好好念书,不过他们也总说一句,当时好多人都辍学打工,很正常。

  对,在那个时候很正常。那个时候的农村依旧封闭落后,家长都含糊地说好好念书,但真的念不好了,出来打工就是了,从上到下都对学习都没有足够的认知。

  这是整体的环境,如同笼罩大地的浓雾,还小的孩子没办法拨开迷雾看到本质,于是他们开心地离开学校,去赚钱了。

  如果社会一直不变,他们的选择倒也不会太失误。

  但社会转型得太快了,他们的前半生被农村思维影响,后半生不得不去面对激浪而来的城市文化。新与旧,把他们撕扯着。

  而吴刚,更是其中的极端典型,他无法和时代取得和解。

  李从一还注意到,他们都在说很多工厂引进了机械臂,一些繁复劳重的活都得被机器人取代。当他们说起这件事的时候,依旧带着一丝无知带来的无所谓,他们或许觉得,像他们这样的人很多,不会那么快就全都被机器人换掉,就算换了,还有国家呢,国家不可能看那么多人失业。

  但李从一认为,吴刚一定感知到了这些威胁,变得更焦虑了。

  李从一心中,一个丰满的人物正在缓缓形成,有血有肉,有思想,站立在滚滚红尘的大背景之中,眼神茫然绝望。

  在工厂又待了三个月后,李从一觉得已经摸到了内核,功德圆满回家了。

  还给陈岱川带了纪念品,一整盒电池。

  叫不上名字的杂牌,不知道用着会不会漏电。

  陈岱川望着这盒电池,迟迟没有发表收到礼物的感言。

  李从一不满了:“这可是我亲手包装的,一般人想买我还不给呢。”

  陈岱川委婉地说:“我只是在想,家里能用上电池的电器有哪些。”

  “以后总有需要的时候。”李从一笑嘻嘻的,一口白牙在晒黑的皮肤下更明亮了。

  陈岱川看着李从一那张饱经沧桑的脸,勉为其难收下了礼物。

  李从一得寸进尺:“记得锁到你那个虹膜识别的保险箱里去啊。”

  《一条大道》要在一个月后才正式开机,这期间,李从一就一直待在陈岱川的别墅里休养生息,顺便看看同类型的文艺片。

  这天,李从一正在碟片架上翻着,突然余光瞥见了什么,呦吼一声,如同发现了新大陆,激动得不行。

  李从一立即掏出手机拍了张照,发给陈岱川,语气极为欠揍和挑衅:看看!看看这是什么!


加入书架    阅读记录

 62/83   首页 上一页 下一页 尾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