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崩-[汉] 作者:猫太婆【完结】(51)

2019-04-14  作者|标签:猫太婆 前世今生 相爱相杀

  老邻居们就与官吏门理论房契赔偿的事情,为这事他们跑过无数次找官府,得到的回复都是继续等,也不知道等到何时,只有拿到钱,他们才能租更好的房子住。

  众人一阵七嘴八舌的争辩,左内使听了心情烦躁,他大喝一声:“好啦……”然后指挥骑兵:“这群贱民要抗旨,来人,给我踏平这里。”

  骑兵扬起马蹄,手里握紧长矛,就要进攻。

  刘三突然开始唱歌,他的嗓音清脆,声线高亢:“大风起兮,云飞扬……威加海内兮,归故乡……安得猛士兮,守四方……”

  左内使一怔,不敢再继续安排。

  骑兵的马蹄也停下,没有上级命令,不敢冲,都在观望势态。

  刘三的歌声引发了群体效应,大家都开始跟着唱,唱到后来,就改为盘腿坐在地上,众人齐发声,歌声震天响,余音绕梁不绝于耳。

  “大风起兮,云飞扬……威加海内兮,归故乡……安得猛士兮,守四方……”

  左内使不敢妄动,对付这帮贱民原本胸有成竹,却未想到有人搬出高皇帝。

  现在,众人齐唱高皇帝的歌,若安排骑兵冲进去撕杀,是完成了任务,但难保不被人告状追责,说他对高皇帝不敬。

  他有些拿不定主意,跟班与他一阵耳语,左内使命骑兵们原地驻守,他要立即向皇上回报此事,一切由皇上定夺。

  左内使急忙赶到未央宫,面见武帝,将此事上报,新狗尾巷的人在齐声高歌,他不好下手。

  武帝正在与大臣商量长安城的流民问题,听到左内使来报,也觉比较棘手。

  当年这些异族人随高皇帝平定天下,都有功在身。

  高皇帝的确许诺过,允许他们的后代世代定居中原,之后几位皇帝都依此政策执行,他不能冒然毁掉这个承诺。

  武帝问大臣们怎么看此事。

  有人提意:“新狗尾巷是异族人最后的退路,他们自然不愿意搬离,我们可以借他们之手,解决流民这项大问题。”

  武帝挑眉问:“说来听听。”

  那人就道:“皇上正在担心流民太多影响京城治安,年轻力壮的流民可以安排到铁矿干活,那里包吃住,那些年老体弱的流民,何不安置到新狗尾巷呢!?”

  此提意一出,众人都称赞,都说这个办法好。

  左内使得了皇命,让骑兵全部撤离。

  众人不知发生了何事,不管发生什么事,至少今晚还可以继续住在这里,皆欢呼,各族前所未有的团结,太神奇了!!

  第二日,左内使登门查看这二十间仓库,心里盘算能容纳多少人,义哥不知他何意,以为只是一般的巡查。

  第三日,大小官吏来了十多人,带着诏令来的。

  所有人等跪地听旨。

  大致意思说,皇上以仁孝治天下,心里一直挂念长安城的流民,要入冬了,为避免流民被冻死,特命城内富裕家庭免费接纳流民居住,要保证其不挨饿受冻,抗命者,斩!!

  义哥接了旨,问官吏,请告之人数,他好提前做安排。

  官吏笑咪咪地说:“这新狗尾巷皇上原本铁了心要整治。现在好啦!!你们不用搬,过几日会安置两千五百人住到狗尾巷,你们搭好架子床,准备迎接吧!!”

  众人一惊,不可能,安置两千五百人!?

  现在新狗尾巷已经居住了六百余人,再安置两千五百人,怕是要被挤爆掉,不给房租,还不能让他们挨饿受冻,根本无力接待!

  官吏笑道:“皇恩浩荡,尔等还不叩谢!?高皇帝的确许诺过让你族后人永居中原,你们要感恩。现在全国流民加起来没有上百万,也有数十万之多,皇上为此忧心得茶饭不思。尔等即是我大汉子民,定当为君分忧,不过区区两千五百人,有何难的。”

  义哥道:“是真的安置不了,人实在太多。”

  官吏摸摸胡子,慢悠悠道:“这里足有二十间仓库,都搭上架子床,每间可住一百六十余人,现在安置两千五百人,加上之前的六百人,不过区区三千一百人,你腾十九间仓库来安排他们居住,还剩一间用于生产!”

  义哥急道:“居住是其次,主要是粮食不够,准备入冬取暖的柴也不够。我是有些积蓄,但供应不了多长时间,除非官府拔粮,否则过不了冬天,全部都要饿死。”

  官吏瞪眼道:“休要胡说,长安城里这么多富人,都要接纳安置流民,没人喊粮不够。你若缺粮,就努力挣啊!!皇上下的死命令,无偿接纳,抗命者,斩!!”

  义哥还想上去争辩,被古叔和几人拉开了。

  此事在新狗尾巷里炸了窝,虽然流民还没住进来,众人都如临大敌。

  义哥召集大家开会,食物紧缺,如何保证不饿死人,是第一要务。

  取暖的柴不够,还可以拥挤成团互相取暖,但缺少粮食,真是要将他们逼上绝路了。

  二胡子情绪激动:“以前我们五百人挣钱,六百张嘴吃饭,现在还是我们五百人挣钱,却有三千一百张嘴吃饭,平均我们一个人要养六囗,这摆明是要驱赶我们,只是换了个方式而已。”

  这晚,众人难眠,他们无法离开新狗尾巷,又供养不起这么多张嘴。

  过了几日,官吏带领流民陆续来新狗尾巷。

  被安置到义哥这里的,全是五十岁以上的老弱病孺,大都经过长期流离失所而体质虚弱,老人家吃不了多少,但也无法工作。

  义哥派人分批出去打听此次流民接纳安置的政策。

  长安城但凡比较富裕的家庭都要无偿安置流民,只有一个要求,免费提供住宿与食物,帮助流民渡过寒冬。

  别的富人没谁一次x_ing安置这么多人,首富程府,只安置了五百人。

  义哥看着成群结队被官吏带来的,没有工作能力流民无比心痛,心痛的是他们全部被皇上打包捆到一起,没人能渡过寒冬,都要被饿死。

  自从上次义哥不听程卫的话,硬要接纳异族人,程卫大发一场脾气后,再也没派大勇过来,现在义哥有种走投无路想找人商量都没办法的感觉。

  既然大勇不来找他,他想了办法去找大勇吧!

  程府的后门开了,有人悄悄走出来,正是大勇,义哥想让大勇给程卫传句话,他那新狗尾巷现在每间仓库都住满了,光每日的口粮都不得了,他的存款支撑不了多久。

  大勇进去通传,过了好久,回来告诉义哥:“老爷还没消气,说不愿意见你!”

  义哥:“……”

  之后的日子度日如年,义哥每天都感觉压力很大,睁开眼晴,就是三千一百张嘴要吃饭。

  异族遗民还是比较团结,为了能争取继续居住在这里,每人负担养活六个,但他们挣的钱也不够,因为没有耕地,全靠打零工挣点小钱换粮食。

  有人深感压力过大,想搬出去,又找不到合适的地方,要是流落街头,很难熬过寒冬。

  非常时期非常对待,义哥拿出之前所有房租和做生意积蓄的存款买粮,以解饥饿问题。

  长安城内的粮价,一涨再涨,义哥手里的钱,能购买的粮食愈来愈少。

  因为快活不下去了,义哥又跑到程府,希望能见程卫。

  大勇再次向程卫汇报:“老爷,小公子说愿意当你面下跪认错,他是真的错了,而且走投无路了,每天三千一百张嘴等着吃饭,仅凭五百人打零工挣的钱,远不够买粮。”

  程卫穿着厚衣,手拿一本书翻阅,他淡淡道:“不见!我已经对他完全失去兴趣……”

  大勇将话传递了,义哥听了沉默半晌,终于离开程府,头也不回的走了。

  大勇心想,这次义哥是真的没有机会了,因为老爷都对他不闻不问了。

  义哥看着空置的织布机和纺线机,屯集的棉花已经用完,生产的布匹已经换成钱,而这些钱最终换来粮食喂了大家的肚子,这么忙碌一番到底是为何!?

  有人在外吵架,义哥闻声出去,是一个老头与二胡子在争吵。

  二胡子指责老头白吃白喝不事生产,还指使他们干这干哪!

  吃白食的人凭什么指挥别人干活!?

  老头理直气壮道:“是皇上派我们住进新狗尾巷的,你们提供的食物粗劣难以下咽,我说几句又怎么了!?皇上待我们恩重如山,你们却口出恶言,简直是欺人太甚。”

  二胡子大声道:“皇上待你恩重如山,你怎么到我们这里来!?我们每个劳力要养你们六个吃闲饭的,你们一会嫌不好吃,一会嫌不够暖,不知感恩!大不了一拍两散,我们都走了,留你在这里被冻死。”

  流民帮初到不适合,现在安定后已经能够理直气壮的跟人吵架:“你对我有何恩!?除了斜眼晴看我们,就没给个笑脸。我们只感谢皇恩浩大。”

  二胡子尖叫道:“我们收容你们,一文钱也没有,你们在这儿免费吃喝,还要我们怎样!?”

  老头也尖叫:“那又如何,谁叫你们是有钱人!?皇上安排富贵人家接收流民,就是要贫富均等……”

  二胡子一翻白眼,气得差点昏过去,与这帮老顽固说不清楚。

  老头还朝他吐口水:“霜露所均,不育异类!姬汉旧邦,无取杂种。我在我们村里曾经也是富贵人家,后来年年征战才失了土地做流民!我等虽做了流民,也是汉人。你们这些杂种能在我大汉朝生存,全靠皇上宽容与大度,否则赶你们出中原,去塞外啃泥巴算了。”


加入书架    阅读记录

 51/63   首页 上一页 下一页 尾页